說到底,沒紙開“出生證明”挺荒唐,它投射的“計劃模式”積弊與僵化應對,值得拷問。
  “沒紙了”,乍聽這話,不少人會本能地想到“如廁二三事”。可對貴陽許多新生兒父母來說,它製造的窘境遠甚於此。據報道,貴陽當地多家醫院開不出孩子的《出生醫學證明》,令許多家長很苦惱。要知道,辦不了這一紙“出生證明”,麻煩在後頭呢:給孩子上戶口、辦獨生子女證、產婦休產假、拿生育補貼,統統都會受影響。現在問題來了:這些醫院怎麼就開不出“出生證明”呢?原因就是那三個字:沒紙了。
  聽到這,好多人會大跌眼鏡:這也算個事兒?沒紙就續上啊。你要這麼想那就太天真了:這紙可不是2B鉛筆能隨意塗鴉的那種,而是“專用材質製造”——它採用了光學水印、微縮文字、彩虹印刷等6項防偽技術,由國家衛計委統一印製。其出爐過程之繁複,足以媲跡人民幣。
  又是有防偽標識,又是由上頭統一印製,也難怪出現“貴州紙貴”這一幕了。可重要歸重要,它咋就缺貨了呢?細究之下,原來是“限量發放”惹的禍:貴陽2013年新出生人口約為6.5萬人,今年按計劃“撥付”7萬張《出生醫學證明》。怎奈“計劃趕不上變化”,今年新生兒數量漲幅超過預期,所以需求擴張之下,也就導致“出生證明”缺口嚴重了。
  也就是說,貴陽的醫院鬧“紙”荒,並非是執行端的醫院操作不當所致,而是“按計劃發放”跟“按需配置”存在出入的結果。聽上去,這著實很像票證年代的物資配給制:它在粗略估算的基礎上,實現著對“出生證明”的定量供給。它排除了可能出現的“意外情形”,忽略了出生率這一變量對應的彈性,像今年很多父母扎堆生娃,興許就受到“生子宜忌”、“愛挑屬相”等觀念習俗的影響。
  說到這,很多人會將矛頭指向《出生醫學證明》的發放制度,認為其印製權應當下放,交給地方部門,以保證它“供需無縫銜接”。平心而論,在計劃生育通行的政策語境下,慮及該證明文件的法律效力,將其印製權集中於國家相關主管部門,也是為了審批之需。可饒是如此,這也不是相關證明庫存不足的理由。
  就像有些網民質疑的:咱們這的計生工作向來到位,生孩子前得辦“準生證”,生了還得登記入冊,這些數據按理說也納入了相關管理系統。而在大數據時代,藉此分析下各地《出生醫學證明》的實際需求量,又有何難?
  事實上,就算對新生兒數量估算不足或有誤,以當下的信息傳遞技術,某些“沒紙了”的地方將缺紙情況上報,而上面加印文件和傳送過來,也不是什麼難事。可當地不少民眾一等就是幾個月,有些醫院對“什麼時候有紙”的回覆也是“等通知”,這也說明,有些部門的民情感知與反應機制太遲鈍了點。
  而慮及民情感知的敏捷度,壓縮信息傳遞層級,將出生醫學證明印發權限下沉,也不妨予以考慮:對地方來說,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印多少,比“有缺口再申領”要方便。而出生醫學證明的入庫登記、台賬管理、專室保管等規定,輔以縝密的篩查機制,也能規避濫印濫發等現象。
  說到底,沒紙開“出生證明”挺荒唐,它投射的“計劃模式”積弊與僵化應對,值得拷問。若這些無法在矯枉框架下理順,那公眾面對這類囧事,也只能是“一聲‘沒紙了’,雙淚落君前”了。  (原標題:出生證明卡在紙上,行政效能遲滯路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peteb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