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據新華社貴陽1月26日電(記者何天文 王新明)臨近年關,記者來到烏蒙山區的貴州盤縣淤泥鄉岩博村,在這個平均海拔1600多米的山村,“年味”從晨霧中一絲絲地飄灑出來。“要過年了,大家都在忙著殺年豬、釀米酒。”村黨委書記餘留芬一邊領著記者走村串戶一邊介紹說。
  一路上,村民們只要看到餘留芬,都會和她打招呼、拉家常,熱情地邀請她去家裡吃“殺豬飯”、喝新釀的酒。
  中午時分,雲開霧散,群山環抱的岩博村盡展眼前。在陽光的照射下,一棟棟白牆灰瓦的兩三層樓房十分耀眼,縱橫交錯的水泥硬化路通到各家各戶,主幹道上裝有太陽能路燈,村邊還建有小廣場和一座公廁。不遠處,年產5000噸白酒的岩博酒廠技改工程正在緊張施工,山腳下是一個擁有9萬羽種雞的標準化養殖場。工地上、養殖場勞作的村民忙碌而熱情。“2013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萬元。”村委會主任王長財說。
  誰能想到,眼前生機勃勃的岩博村曾是一個貧困落後的小山村?不通公路、不通電、不通自來水,村民居住的大多是土瓦房、茅草房,曾有人用順口溜這樣形容:“岩博這個鬼地方,到處都是豬屎塘,只有小飛哥(煤老闆)家一間小平房。”
  是餘留芬,領著大家奮力拼搏讓村子“舊貌換新顏”。
  2001年,當時32歲的餘留芬被村民選為村支書。如何拔“窮根”?她從村民最關心的路“起步”。為了打通3公里通村公路,她忙上忙下,每天與大伙奮戰在工地上,2個多月後村子終於與山外連接起來。此後,在政府的支持下,岩博村又通了電和自來水。
  怎樣讓村民儘快脫貧致富?餘留芬看上了村子附近幾近倒閉的1480畝林場。她與其他村幹部商量後果斷貸款買下。“當時心裡很不踏實,害怕還不起錢。”餘留芬說,她曾帶人到林場“數樹”,看看到底有多少棵,夠不夠還貸。結果,樹木擁有的經濟價值遠遠超出還貸所需。林場成了全村人的“綠色銀行”,目前全村森林覆蓋率已超過65%。
  “找項目、籌資金、謀發展,餘書記思路活、辦法多。”村黨委副書記肖直順說,餘留芬到過華西村,也帶著村民到貴州一些新農村建設示範點參觀過,再對比岩博村,她身上總有一股子使不完的勁。她領著大伙辦磚廠、開農莊、搞運輸、建酒廠、發展蔬菜大棚、興辦特色養殖場,如今,村集體資產已超過3000萬元。隨之富裕起來的村民買汽車、建新樓房,日子過得可紅火了。
  但最讓村民們受益和充滿希望的是依托當地優質玉米發展起來的釀酒產業。年產200噸白酒的岩博酒廠投產9年來,由於質優價廉,一直供不應求,不少村民入股分紅,並帶動20多戶村民開起家庭釀酒作坊,收入可觀。2013年,村酒廠更名為岩博酒業有限公司,100多戶村民成為公司股東。預計今年上半年一期技改工程建成投產後,年產能將達到5000噸,實現年產值3億元左右。
  今年33歲的村民肖支行是釀酒帶動的受益者之一。走進他酷似四合院的家,酒香撲鼻。他的母親端上一碗米酒熱情地招呼大家品嘗。剛和記者聊上,肖支行的手機便響了。“是銷售商要買酒,根本生產不過來。”肖支行說,他家生產的酒平均每天要賣出150多斤,一年毛收入有七八十萬元,可凈賺20多萬元。“多虧有餘書記他們的幫助啊!”
  “大事儘量講成,小事儘量辦成。”這是村民們對餘留芬的能力和愛心的評價。一些村民說,誰家建房要貸款,她到信用社幫助協調;誰家老人、小孩生病了,她聯繫車輛甚至開車送到醫院;誰家急需用錢,她慷慨解囊。
  把支撐村民穩定增收的產業做大做強,是餘留芬新一年的願望。除酒廠技改項目要確保按期投產外,她領辦的綠殼蛋種雞養殖場規模要擴大到20萬羽左右,以此帶動本村和周邊鄉鎮更多的農戶致富。
  從村支書到剛成為村黨委書記的餘留芬用智慧和汗水,把一個擁有315戶村民的窮山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示範村和先進村……  (原標題:餘留芬:用企業家的眼光經營村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peteb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